大未來林舍畫廊《遠・逸_東方抽象與造境傳統》水墨造境之追求
2023/03/01

藝點新聞Chloe編輯整理

大未來林舍畫廊於本月推出策展項目《遠・逸_東方抽象與造境傳統》,展出七位華人前輩藝術家吳大羽、李仲生、趙無極、朱德群、陳道明、夏陽、蕭勤。從延續東方藝術精神及審美意趣的角度上,回望前輩藝術家們的創作,將水墨山水傳統中對於「逸品」及「造境」的追求,視為一理解東方抽象繪畫精神的思考視角。展覽時間為3月11日至4月22日。

長期以來在藝術史上東方的抽象繪畫,總是被歸類於對西方抽象繪畫的學習與仿效。然而,諸如吳大羽、李仲生乃至於更晚的五月、東方畫會的創作者們,持續地強調其創作意識中,形式表現與美學思考裡,東方思想的重要性,特別是對於老莊思想精神的追求……

▲陳道明Tommy Chen, Untitled, 壓克力顏料‧畫布Acrylic on canvas, 130x90 cm 2016

對於華人前輩藝術家而言,叔本華、尼采、黑格爾乃至於康德等,開啟了其「美學」知識性思考的西方哲學家乃至於西方美學與藝術傳統,並非是其原生的藝術根源,毋寧更像是一個可以借鏡方法的對象,其藝術精神的根源依舊是東方自身的老莊、禪宗思想。若以藝術歷史源流的視角上看,那麼可以說「水墨」、「書畫」更是其藝術滋養的根源。也因此水墨山水裡的「造境」、「寫意」得以和抽象繪畫裡的強調的直覺、感性產生意義上的相應性。

恰是這個意義與概念上的相應性,讓華人前輩藝術家們投入了抽象繪畫的創作中,並嘗試以抽象繪畫作為東方藝術精神的再詮釋與雄辯,更進一步地,傳統山水其整體構成講求「三遠」,並以此視野開拓與創造繪畫裡的「境界」。

此次展覽嘗試通過重新詮釋「三遠」與「逸品」意義,再一次切入華人前輩藝術家們其抽象繪畫裡的「造境」意識以及審美問題。


吳大羽 (1903-1988),生於江蘇宜興,為華人第一代抽象繪畫代表,畫作不拘於對象的形似,用筆瀟灑奔放,色彩鮮明而抒情,畫面具抽象性。並創建體大思精的「勢象」理論,啟迪無數華人前輩藝術家,包括吳冠中、趙無極、朱德群等人均受其指導。

李仲生 (1912-1984),生於廣東韶關,是臺灣最早從事抽象繪畫創作的畫家,被尊稱為「臺灣現代藝術的導師」,臺灣重要的現代藝術團體「東方畫會」與「五月畫會」皆受其影響。李仲生的繪畫深受超現實畫派與佛洛伊德潛意識理論的影響,畫面構成及線條具有東方、書法線條,以抽象的手法結合超現實的精神,創造出獨具個人特色的超現實抽象繪畫。

趙無極 (1920-2013),生於北京, 1948年赴法,發展出個人獨特的抒情抽象風格。畫面裡那如風馳電擎的動感與張力,帶給人虛與實、輕盈與渾厚共織的想像。70年代以後,畫面構成更加豐富多變,他自由調度畫面時空,或聚或散,或虛或實,真正進入一種淩虛禦空的自由境界。其藝術將中國的「冥想精神」和「道」的觀念表達了出來,以「無形」表現哲學之「大象」。

朱德群 (1920-2014),生於江蘇徐州,其畫風自由奔放,用筆豪放,掌握光的運用使畫面充滿張力,筆觸、光和色彩明暗構成畫裡的空間結構,作品具有中國水墨的抒情意境。對朱德群而言,作畫是爲了表現奔放的感情和對自然的感應,一切靈感來自於自然。

陳道明 (1931-2017),生於山東濟南,為「東方畫會」成員,被譽為「八大響馬」之一。藝術家熱衷於媒材、造形、和色彩的探索,其畫作運用壓克力、水彩等水性顏料的流動性,取代了厚重濃鬱的油彩,渲染出具有音響律動、有如大氣雲圖般的畫面,透過快意大筆或細緻推移,使具象物質和抽象氣韻在畫布上交鋒,營造出視覺上自由瀏覽的時間性空間,呼應著藝術家內在氣韻生動的生命意象及對「時間」瞬間的捕捉。

夏陽 (1932-),生於湖南湘鄉,為「東方畫會」成員,被譽為「八大響馬」之一。其創作以壓克力顏料操作具精神凝聚力的中國書寫性線條,筆下人物奔放靈動,並結合拓印、剪紙藝術、宮廷文人畫以及對文化物件的歷史考察,揉合文人詩畫融合的趣味,勾勒現代生活題材以及腦中的童年生活回憶,結合傳統文人長軸式風景,重塑恬淡的新文人式簡筆山水氣質,寧靜而和諧,清新且靈動。

蕭勤 (1935-),生於上海,為「東方畫會」成員,被譽為「八大響馬」之一。其作品源自道家及禪宗的哲學思想,融合東西方文化及現代藝術創作經驗,以直見心性的手法,來實現本我之精神自覺,透過創作手段,探討生命之旅程,發掘心靈之潛能及體悟天人合一的真義。他為中國傳統的思想與媒材,找到了一個新的結合與呈現的方式,也提供了一個東方人特有的觀點與形貌。